2023年5月12日,第四期史学新生开卷会如期举办,标志着2022级史学新生导学系列探索课程圆满结束。此期,刘研老师为与会师生带来一种别开生面的读书方法——唐诗与历史史料碰撞出的“诗证细读法”,令人耳目一新。同时,这也是本学期《史学论著选读》的结课总结会。2022级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、2022级专门史研究生80余人参加课堂互动。该课程主讲教师衣长春教授、郭晓勇副教授及学院左华老师、教学秘书张艳梅老师也参加了此次结课活动。
讲座伊始,副经理衣长春发表了感言,他简单回顾了学院在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,提升课堂质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。他表示,学院始终秉持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原则,倾心打造“毓秀教研讲坛”教学平台,目前已成功举办24期活动,武汉大学潘迎春、首都师范大学钱益汇、南开大学刘尊志、厦门大学张侃、故宫博物院研究所章宏伟,原吉林省社科院李治亭等知名专家、学者、教学名师借助该平台,先后走进本科生课堂,为同学们讲授“历史第一课”。同时,积极展开并推进本科生成长培养、调研工程,为新生开设《史学新生导学》课,将“历史第一课”列入培养方案中。大力开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,成功将“石头村教学实践项目”的调研成果转化为论文集,并由kaiyun体育官方网站出版社出版(《毓秀史学传薪录》,2023年5月)。再到今天的“史学新生开卷会”、《史学论著选读》开课……,这些尝试只有一个目的——把学界、教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、教学名师、优秀员工带进本科生的课堂,与员工深入沟通交流,给员工以启迪,让同学们尽快了解什么是历史。怎样研究历史。
(课堂上,同学们认真听课)
接下来,刘研老师以“诗证细读法”为题,通过解读唐诗,向大家讲解阅读文本的方法。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,例如《登鹳雀楼》《李凭箜篌引》《春江花月夜》《枫桥夜泊》,刘研老师或者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新意,或者借助诗歌史和考古学解决千年难题。经过刘研老师的解读,大家再次领略和感叹唐诗对时间、空间、情感、理性的处理,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究,对生死忧乐的看顾。刘研老师还用《戏赠杜甫》和《别董大》提醒大家:理解文本还需要幽默感、灵感。他还特别以郎士元的《柏林寺南望》鼓励大一员工:必有一段学术之路需要自己独自前行,而他在半山腰等着后学。
(刘研老师在本科生课堂上)
主讲教师之一郭晓勇老师用“别开生面,耳目一新”八个字概括了课堂体验。他说,刘研老师深入分析故事内涵,而不拘泥于表面,正如我们在历史研究中要懂得在熟悉中深入探索,要不断挖掘新东西。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,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在掌握广泛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考证,换位思考,资料整合、大胆想象,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感会,才能不断成长。
(郭晓勇老师做总结发言)
主讲教师简介:
刘研,男,1979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,本硕读于首都师范大学,博士读于北京师范大学,工作在kaiyun体育官方网站。兴趣是西方史学史和西方思想史,译过《历史讲稿》《时间的故事》《施特劳斯的持久重要性》等书。
(图文:苗静冉、张艳梅)